形意拳里的“道”韵
发布时间:2025-07-24
来源:山东科学养生协会传武专业委员会 浏览次数:631
形意拳的拳架,从来不是花架子。五行拳里藏着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的生克之理,十二形中透着龙、虎、猴、马的灵韵,一招一式都在诉说着“形神合一”的古老智慧。练拳的人都知道,这门功夫练到深处,练的早已不是筋骨皮,而是藏在皮肉之下的“道”。
初学形意,总爱盯着招式的“形”。弓步要多沉,出拳要多快,仿佛把姿势摆得标准,就能练出功夫。可师父常说:“形是壳,意是魂。”就像练“虎形”,不是学着老虎张牙舞爪,而是要体会那股蓄势时的沉雄、扑出时的猛锐,把“虎威”藏在腰腹之间,一呼一吸都带着威慑力。这“意”字,是让拳术活起来的气,没了它,再标准的动作也只是木偶戏。
比“意”更难修的是“气”与“力”的合。刚练拧转时,总觉得浑身的劲拧不到一处,胳膊使力时,腰却僵着,丹田像块死肉,发不出力。师父便让对着树站桩,一站就是半个时辰。腿麻了,汗透了,才慢慢摸到点门道:原来气息不是憋在胸口,而是要顺着脊柱往下沉,沉到丹田时稍一收,再随着出拳的劲向上翻涌。那一刻突然懂了,形意拳的“力”从不是硬扛,而是像水车引水,让气息带着力量在经脉里流转,意到了,气顺了,力自然就像山泉一样涌出来。
常有人问,练形意能练出多大劲?师父听了总笑:“劲大不大,不在块头,在‘通’。”公园
的老武师身形瘦削,可搭手时,你明明看着他没使劲,自己却像被铁钳夹住,想退都退不开。他说这是“丹田劲”,就像石缝里的草,看着柔弱,根却扎得深,一发力能顶开千斤石。这“通”字,是让浑身的劲路连成一张网,肩、肘、腕、胯、膝、踝,一处动,处处应,连头发丝都带着劲。反观那些仗着体格壮实的,发力时脖子青筋暴起,看着吓人,实则劲都散在半空,像拳头打在棉花上,虚得很。
练形意的年头越久,越觉得这拳术像面镜子。它照见人的浮躁——急于求成的人总在追求“爆发力”,却忘了沉气站桩;它也照见人的固执——死守着招式不放的人,永远悟不透“变”的道理。真正的形意传人,拳里藏着松活,看似拙朴的动作里,藏着千回百转的巧劲。就像五行拳里的“劈拳”,看着是直来直去的劈砍,实则手腕一转,能化能打,刚柔全在一念间。
说到底,形意拳练的是“内外合一”的通透。意要明,气要顺,力要合,三者拧成一股绳,便没有过不去的坎。这道理,何止适用于拳术?人生在世,不也像练拳一样?少些蛮力,多些巧劲;少些浮躁,多些沉潜,把心里的“意”定住了,脚下的“根”扎稳了,自能活出一派从容。
拳收势时,丹田还有余温。原来形意拳的“道”,从不在招式里,而在日复一日的修炼中——练的是拳,修的是心。
声明:本网站发布的内容(图片、视频和文字)以原创、转载和分享网络内容为主,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,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。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,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。电话:19955260606 13965271177。
本站全力支持关于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》实施的“极限化违禁词”的相关规定,且已竭力规避使用“违禁词”。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“违禁词”介绍的文字或图片,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,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。凡访客访问本网站,均表示认同此条款!反馈邮箱:603516977@qq.com。

武术传承人 入驻统计
截止到:2025-07-26 08:28
已入驻名师:68人
已入驻传承人:146人